close


葬禮到底是為了死者還是生者而辦?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開章便點出這個問題。小林大悟第一次嘗試替死者淨身時,就遇上了個難題。面對看似個美人實則是個男兒身的死者,為難的不知該化男人妝還是女人妝,最後不得不勞動師父出馬。接著死者家屬為了這問題引發一連串地爭吵。

想必死者生前便為了這問題不知遭受過多少冷眼對待,家屬自然也受過不少輿論的責難。現在家屬礙著各自的面子還是繼續爭吵不停,為了到底該替死者做男人妝還是女人妝。

最後家屬決定讓死者化女人妝,畢竟死者在結束自己的生命時已經選擇了女人的姿態。

「我沒好好看過他的臉,但是看到他的笑容,我突然想起來,啊,他是我的孩子啊!即使扮成女孩子,他還是我的孩子啊!」死者的爸爸在小林大悟和師父要離去時對他們這樣說,說著說著便哭倒在地。


片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宛如藝術般的入殮儀式。

入殮師以極優雅的姿態,專注的替死者淨身穿衣的模樣,任誰看見了都會對他們的職業感到敬意。這也是到後來讓其他本來對小林大悟入殮師的職業帶著反感的人們對他改觀的地方。

一般人對死有著負面的評論,更遑論相關的職業。朋友鄰居甚至妻子在知曉小林大悟從事這樣的工作後,紛紛帶著鄙視的眼光。

賺死人錢的工作不光采,沒面子。


原本在樂團裡拉大提琴的小林大悟,在老闆宣佈樂團解散,領悟自己的音樂極限後,賣掉原本一千多萬的大提琴時。

「很不可思議,突然覺得很輕鬆。」小林這麼說著。「以前堅信不疑的夢想,可能根本不是夢想。」

人生似乎就是這樣,不管想不想,總是不由自主地就被現實的洪流推著走。這個轉折點過後,明天的人生就會不同。然後小林大悟便迎來一連串生活的改變。從找工作、一下就被僱用、第一次工作的體驗、無法接受工作性質、接受工作後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到其他人對他工作的想法等等。

片中有幾場算是緩和氣氛搞笑的場景。譬如一場老爺爺的葬禮,孫女和幾個婆婆媽媽們張著塗上艷紅口紅的嘴,在老爺爺臉上留下好幾個火紅的印子;孫女幫老婆婆完成心願,在其葬禮上幫她穿上長筒襪;小林大悟初時看見生雞肉便想吐,到後來聖誕夜時刻公司三人大嚥炸雞的生猛吃相。

這些「人性化」的場景彷彿在告訴你,「人生沒那麼嚴肅,偶爾還是有輕鬆的時候!」

最後就是小林大悟和懷孕的妻子趕到三十年不見的亡父身邊,一場「死」與「生」的對照,生命便是在這樣的「死」與「生」之間循環,生生不息。


也許是切入點不同,同樣講述葬禮的電影,2007年的Death at a Funeral就顯得輕鬆許多,帶有許多「黑色幽默」,非常的搞笑。



一個英國傳統家族的大家長突然過世,所有的親友齊聚ㄧ堂來參加他的葬禮。從搬錯棺材開始,家族裡的人物發生一連串有趣的事。同樣講述葬禮,故事卻以非常輕鬆幽默的手法演出。當然,精采的莫過於來參加葬禮的「生者」各懷著心事而來,看似錯亂脫序的演出,也在最後得到一個句點。

葬禮中一個侏儒男挾著死者的秘密前來勒索。當兒子們發現死去的老爸的秘密時,各個無不感到驚訝。原來老爸有特殊癖好,特愛男人。但是老爸的秘密又絕不能曝光,於是在一片錯亂中錯殺了來要脅的侏儒男。

一連串事情發生,告別式也在錯亂中進行著,終於小兒子要在告別式上致詞。在得知死去的老爸的秘密後,之前背了很久的講稿突然間變得很可笑。


也許是文化的不同,看待葬禮的角度不同,故事的說法也有所不同。不管是嚴肅的看待,或是輕鬆的看待,電影告訴我們的都是同樣的事。

人生有時是一團亂,有時是一片詳和,有時是一派嚴肅,有時是一味輕鬆,不管怎樣都是要過,別忘了在哭的同時想起笑的美好,在生氣的時候想起快樂的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